行业新闻 网站公告

警惕西安银行“数字游戏”:39%营收增速掩盖5%净利资本充足率逼近监管红线

来源:米乐体育app下载官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1-13 20:07:33

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年前三季度,西安银行以39.11%的营收同比增速,在42家上市银行中拔得头筹,这份看似亮眼的业绩报表,却难掩净利润增速仅5.51%的尴尬差距。营收与利润的“剪刀差”持续扩大,不仅暴露了其盈利转化能力的薄弱,更折射出信贷扩张背后潜藏的资本压力与资产质量风险,所谓的“高增长”更像是一场缺乏盈利支撑的规模游戏。

  从营收结构来看,西安银行的高增长并非多元盈利模式的成果,反而凸显出对单一业务的过度依赖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利息净收入达63.10亿元,同比暴涨61.6%,在总营收中的占比飙升至82.1%,成为拉动增长的“唯一引擎”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2.43亿元,占比萎缩至17.9%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,西安银行的盈利增长完全绑定于信贷业务,中间业务、财富管理等轻资本业务毫无建树,盈利结构的单一性使其抗风险能力先天不足,一旦信贷市场出现波动,营收增长将失去支撑。

  更值得警惕的是,驱动利息净收入增长的信贷扩张,存在很明显的结构失衡与风险集中问题。截至9月末,该行贷款总额同比增幅高达37%,远超行业中等水准,而这一增长几乎完全由对公贷款贡献——公司贷款和垫款较上年末增加近586亿元,占全部贷款增量的90.8%,个人贷款仅微增6.2%。这种“重对公、轻零售”的资产配置策略,不仅导致客户结构单一,更将信贷风险集中于特定领域。从行业分布来看,“租赁和商务服务业”“水利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”“建筑业”长期占据前三大贷款行业,2025年上半年这三大行业的贷款增量占全行98%,且客户多为地方国企及政信类项目。此类项目都会存在回收周期长、受地方财政状况影响大的特点,一旦地方财政承压,将直接威胁银行的资产安全,为后续不良贷款反弹埋下隐患。

  净息差的短暂改善,也难以掩盖西安银行盈利模式的脆弱性。2025年三季度,该行净息差提升至1.77%,较去年同期增加52个基点,增幅位列行业第一,但这一改善并非源于资产端收益率的提升,而是依赖负债端成本的被动压降——计息负债成本率从2.6%降至2.13%。这种“靠压成本换息差”的模式可持续性极低,一方面,随着存款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,负债成本压降空间已十分有限;另一方面,信贷规模的持续扩张必然会促进消耗资本,未来若想维持增长,在大多数情况下要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或增加高风险资产投放来弥补,这又将加剧资产质量压力,形成“规模扩张—风险上升—成本高企”的恶性循环。

  资本充足率的大幅度地下跌,更是直接敲响了西安银行风险防控的警钟。截至9月末,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上年末的10.07%骤降至8.69%,降幅达1.38个百分点,距离监管红线的安全边际不断收窄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下降,本质上是风险加权资产上涨的速度远超资本积累速度的必然结果,反映出该行在信贷扩张过程中,资本补充能力未能跟上业务发展节奏。若后续无法通过增发股票、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等方式及时补充资本,不仅会限制信贷业务的进一步扩张,还可能会影响其风险抵御能力,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面临更加大的流动性压力。

  而营收与利润“剪刀差”的核心症结,在于信用减值损失的暴增。2025年前三季度,西安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超42亿元,同比增幅接近90%,这一支出几乎吞噬了全部21.62亿元的营收增量,直接引发净利润增速大幅落后于营收。信用减值损失的激增,既是信贷规模扩张带来的拨备计提刚性增加,也侧面反映出该行资产质量的隐忧。尽管其不良贷款率从1.64%降至1.53%,拨备覆盖率从186.30%提升至218.66%,但这一“优化”是建立在高强度核销的基础上——近几年该行不良贷款核销转出率始终保持在40%以上,2025年上半年仍达8.17%。这种“以核销换不良率下降”的方式,只是将存量风险暂时转移,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资产质量上的问题,反而可能掩盖真实的风险状况,一旦后续不良贷款生成速度超过核销速度,资产质量将面临大幅反弹压力。

  对于投资者而言,西安银行39%的营收增速更像是一场“数字游戏”,缺乏盈利质量和风险管控能力的支撑,难以持续。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、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,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盈利转化与风险防控,最终只会陷入“高增长低盈利”的困局。未来,若西安银行无法优化营收结构、改善资产质量、补充核心资本,其所谓的“行业领先增速”或将成为昙花一现,甚至有可能面临业绩变脸与风险暴露的双重压力。

  对于银行业而言,西安银行的案例也为行业敲响了警钟:在追求业务增长的同时,必须坚守风险底线,平衡规模与质量、速度与效益的关系,唯有构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和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,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,而非在“虚高”的营收数据中迷失方向。